为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探索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创新路径,6月30日,人文艺术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研室策划的“行非遗路,知传承新”文化实践调研系列活动正式启动。由教研室主任刘春阳、骨干教师刘娟、樊响带领5名学生组成调研团队,赴合阳县木偶戏团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素材采集与座谈交流,为专业发展、教学科研及学生社会实践拓展全新视野。

沉浸式调研:记录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
上午7时30分,调研团队从学校出发,于10时抵达合阳木偶戏团。师生们全程观摩剧团日常排练,用镜头捕捉木偶操纵、唱腔演绎等核心技艺,累计采集视频、图文素材百余条。学生们分组采访了剧团团长肖成军、资深演员贾阳及木偶制作非遗传承人王新兴,从历史渊源、表演技法到当代传承困境进行多角度记录,深刻体会到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产学研联动:共筑非遗传承新平台
活动交流中,刘春阳与木偶戏团团长肖成军就“非遗进课堂”、“数字化传播”等议题展开探讨,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计划签订教学基地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新媒体传播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刘娟表示,此次调研不仅为科研积累了鲜活案例,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生动素材,启发我们以新媒体技术赋能非遗传播的创新思路。

多维赋能:探索专业发展新路径
本次活动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文化+技术”跨学科实践的重要尝试。通过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学生们在素材采集、人物访谈等实践中提升了专业技能,同时增强了文化使命感。参与学生苏婉婷感慨:“木偶戏的‘多线’操纵技法令人震撼,我们希望通过新媒体手段让更多人看到传统艺术的精髓。”

据悉,本次系列活动还将持续走访多地非遗项目,通过“调研-创作-传播”闭环,构建“非遗传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模式,为传统文化焕新与专业转型升级注入持续动力。
图/文 人文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