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挖掘陕西在抗战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与精神内涵,9月15日,由党委宣传部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生工作部联合承办的“抗战中的陕西力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我校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苏永乐教授,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侯方勇,规划与科技处处长宋世民,副处长吴文杰,教务处处长张阿维,副处长李洁明,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何雷,副部长杨伟华参加了研讨会。
上午开幕式由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李丹花主持。侯方勇致开幕辞。他表示,陕西作为抗战时期的战略总后方与敌后抗战重要根据地,承载着厚重的抗战记忆,举办此次研讨会既是对历史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延续,希望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凝聚思想共识,充分彰显陕西抗战力量的时代价值。

在主旨报告环节,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西安邮电大学袁武振教授以《抗日战争中的陕西力量》为题,围绕抗战时期陕西独特的战略定位、广泛的社会动员实践,以及陕西军民英勇抗战所作出的卓越历史贡献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度分享。袁教授结合大量珍贵史料,生动阐述了陕西如何从人力、物力、精神引领等多方面为抗战胜利提供坚实支撑,其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整场研讨会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调,引发在场人员的热烈讨论与强烈共鸣。

下午研讨交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带头人张娜主持。7位论文优秀获奖师生代表结合自身研究成果进行主题发言,从不同维度分享对陕西抗战历史的新发现、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栓萌副教授、常虎强副教授分别对分享内容进行精准点评,在肯定研究亮点的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助力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宋世民教授对研讨会进行整体点评,高度认可此次研讨会的学术质量,认为收录论文论据扎实、视角新颖,为陕西抗战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研讨会闭幕式上,苏永乐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研讨会在学术交流与成果产出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示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对抗战历史研究的一次深入推进,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战精神的重要契机。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研讨会为新起点,持续聚焦红色文化研究,整合驻地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研究品牌。他鼓励教师积极研究,高质量产出学术成果,并要将科研成果深度融入教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自启动筹备以来,得到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共收到教师和学生投稿论文48篇。经相关领域专家严谨评审、择优遴选,33篇兼具史料真实性与学术创新性的论文成功收录。收录论文内容丰富多元、视角立体全面:既有从唯物辩证法视角剖析中共持久抗战战略逻辑的理论研究,也有聚焦陕西抗战青年、关中女性、妇女救国会、知识分子等群体的专题探索;既系统梳理延安时期红色体育文化的源起脉络与抗战贡献,也深入阐释“革命到底”精神的核心内涵及其在中共百年历程中的演进逻辑;更结合数智时代背景,提出赋能陕西红色体育文化发展的实践路径,全方位展现了“抗战中的陕西力量”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深化了对陕西抗战历史的认知与理解,更凝聚起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时代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